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简体 繁体
  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公开信息内容
 
《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年)》解读⑦
索引号: 002-30/2016-0803004 公开目录: 规划计划 发布日期: 2016年08月03日
主题词: 发布机构: 发改局 文    号:
 

坚持共享发展成果,统筹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努力实现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促进创业就业—— 加强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提升农民工技能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构建城乡均等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基层就业。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做好转移进城农民、转业退伍军人、城镇困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加强技能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大力开展新兴产业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度试点,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确保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五大增收渠道

    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确保居民收入和经济同步增长、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立足发展阶段和自身实际,明确主攻方向和增收路径,突出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增收,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五大增收渠道。全面增加居民的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普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每年集中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解决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问题,稳定居民收入预期。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发挥市场在工资分配中的作用

    健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完善最低工资保障、企业工资指导线、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探索建立行业工资指导线制度。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发挥市场在工资分配中的决定作用。优化公务员工资收入结构,全面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实施社会保障卡工程,持卡人口覆盖率达到90%。建立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健全多缴多得的缴费机制。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控费作用。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各类救助制度,加强受灾、医疗、住房、就业、临时救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和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逐步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信息为辅助、医养相结合,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40张,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0%。完善高龄、失能老人福利津贴制度,提高对空巢老人和特困老人服务水平。完善孤儿保障制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社会互助和志愿服务活动。

    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通过多种途径,加快消化库存,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去库存、稳产业、优供给,实现房地产市场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非户籍人口落户、优化住房公积金支持方式、棚户区货币化安置、公租房货币化补贴、发展租赁房市场等多种途径,扩大有效需求,加快消化库存,防范市场风险。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增加高品质住房供给,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二手房市场,规范房地产交易环节管理。逐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打通保障房和商品房通道。棚改货币化安置率不低于50%,力争达到80%以上。

    推进教育现代化

    完善现代教育体系—— 每县区办好1所普通高中,增强职业教育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机制,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现共享发展、均衡发展。支持县区开展教育强县”“双高双普等创建工作。坚持区域共同发展,每县区集中办好1所普通高中,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推进骨干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增强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生顶岗实习、课程联动开发的办学模式。提升民办教育水平。支持榆林学院升格为榆林大学。加快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工程建设,创建陕西省示范高职院校。

    加强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升教师素质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积极构建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加强体育教育,普及校园足球运动,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计划,加快实施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建设。到2020年,培养教学能手1000名、学科带头人500名、榆林教学名师150名。继续实施教师技能大练兵、学科能力竞赛活动,强化校本研修,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完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待遇,落实教书育人津贴。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学校办学自主,十五年免费教育

    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推进管办评分离,逐步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全面加强体育卫生、心理健康、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创新兴趣和科学素养,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深化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推进中考改革,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划片、就近入学,继续实施阳光招生、均衡编班。落实好十五年免费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困难学生资助以及特殊教育提升等教育惠民政策,切实减轻经济负担,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打造健康榆林

    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全面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能力

    合理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新增卫生资源向基层倾斜,着力加强儿科、妇产、康复、精神卫生、老年护理等薄弱领域建设。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卫生应急救治、卫生监督四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加大妇女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县级综合医院全部建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全市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5张、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86人,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加强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发展医联体、医疗集团、县镇一体化、对口帮扶,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大力推进全科医生与居民签约服务,力争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签约医生,每个居民有一份电子化的健康档案。大力加强医疗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公立医院骨干医师培训,实施专科特设岗位计划;建立中、高级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引进一批医疗高层次人才,培育一批学科带头人。鼓励各级医院与国内知名院校联合办学办医,建设知名专科。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强互联网+”健康医疗益民服务,建立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综合卫生管理为核心的卫生信息平台。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积极支持社会办医

    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药品采购、人事编制、收入分配、医保制度、监管机制等改革,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积极支持社会办医,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引导社会办医走专业化、高端化、差异化路子。到2020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占比达到30%。制定医生多点执业实施细则,允许公立医院医生到非公立医疗机构执业。

    “十三五期间

    我市在册贫困人口全脱贫 8个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

    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十三五期间,我市将脱贫攻坚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体,以吕梁山、白于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前三年集中攻坚、后两年巩固提高的阶段安排。到2017年,8个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片区县)全部摘帽,683个贫困村、28.15万在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五个一批脱贫工程

    ●产业脱贫工程。扶持贫困户和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在吕梁山片区规划建设639个村级光伏电站,推进45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按照户均不超5000元的标准扶持14万户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扶持200个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扶持3000户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项目。对3万户贫困户给予扶贫贷款贴息6000万元。新注册成立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100个。

    ●易地搬迁脱贫工程。五年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5.5万人搬迁任务,建设移民搬迁房及其配套基础设施。

    ●生态补偿脱贫工程。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4000人就地转为护林员。

    ●发展教育脱贫工程。贫困户子女学前教育阶段每年补助保教费、生活费2250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每人每年补助生活费小学生1000元、中学生1250元、高中生2000元、中高职生和本科生3000元。

    ●社保兜底脱贫工程。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制定个性化扶持措施,实现低保、五保户精准兜底;60岁以上贫困人口纳入基本养老范围,70岁以上贫困人口高龄补贴全覆盖;因残致贫人员分类纳入五保或低保范围;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因病致贫采取代缴合疗、住院二次报销、安排医疗救助资金等措施精准扶持。

    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敬老院29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

    ●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站)全覆盖;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覆盖55%的行政村,建设规模不低于300m2/个。

    ●防灾减灾体系。支持新建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力争实现县区全覆盖。

    ●妇女儿童服务设施。建设6个儿童福利院、1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精神卫生康复能力。建设1个精神病福利院、7个残疾人康复中心、1个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

    ●基本殡葬服务体系。建设12个县级殡仪馆及骨灰安葬项目。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投稿信箱

主办单位:米脂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米脂县电子政务办
Copyright(C)2004 www.xzlt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陕ICP备08005156号
陕公网安备 61082702000116号
网站标识码:610827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