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简体 繁体
  民间传说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民间传说>>正文
 

白武举立马横刀退“回乱”

2013年06月20日 15:14 作 者:李长江 点 击:[ ]

白武举立马横刀退“回乱”

白武举名叫白兆生,是白栋公第11世孙,自从高祖白兰田于清朝乾隆初年移住在离老榆山六十多里地的牛山(现属子洲县山川口镇)后,世代定居在这里繁衍生息。兆生自幼习文练武,渐长,迷恋武功,慕名投师外出学艺。清朝同治年间科考得中武举人。哪料到就在他归家省亲拜别家人欲去报效国家之时,早已爆发的西北回民武装起义席卷陕北,使他为了家人以及乡亲们的安危,不得不留下来守卫家园,于是发生了白武举立马横刀义释回民、勇保一方平安的感人事迹。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民族政策等诸方面原因,却很少有人撰文记载,而且即使口传的故事也因担心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烂在了肚子里,所以至今鲜为人知。

事情是这样发生和经历的:回民起义,发生在清王朝同治年间,距今已一百四十多年了。这次回民起义主要是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区。起义后,主要战斗经过在陕北。早在清同治二年(1863年)至同治五年(1866年),已有部分回军进攻陕北部分州、县。同治六年(1867年)春,清朝政府大军集中在陕南及陇东边境地区追剿回军,回军十八大营全部拥入陕北地区。直至同治十年(1871年),回军战败,退出陕北。延续四年之久的兵火终于结束。它是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下,西北回民反对清王朝腐朽、封建统治,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而暴发的一场民族农民武装起义。起义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实为我国西北地区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四年战火中,不仅回军进攻陕北时的三十多万人马锐减到不足十万人,战死大小头目数十人。更给陕北地方留下无穷灾难,有百余万无辜百姓死于兵燹;所有城坛堡寨、崖窑窨子古迹尽被破坏;土地荒芜,蓬蒿丛生;路无行人,野狼成群;遍地尸枕藉垒,秽气熏天;瘟疫流行,十村九空,有幸存者也远走他乡。可以说,这场战争无论对于汉族还是回族而言,均是毫无意义的大破坏、大灾难,丝毫不见有任何进步之处,两族人民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场悲剧的产生原因让人在大惊之后颇为疑惑,事实上,回民战争没有提出任何纲领,也没有什么目标,所进行的仅仅是仇杀而已。我们必须认清的事实是,造成这场悲剧的首要根源是回汉两族积怨太深,若非如此,断不可能出现遍布关中各地的回汉互相仇杀。而其积怨,则来自于族群的分裂和互相不信任。

清同治六年(1867年)秋,左宗棠大兵进入陕西。由于兵强马壮,武器精良,迫使在陕南活动的回军大部蜂拥至陕北地区。回军进入陕北后,为发泄往日积怨、仇恨和私愤,到处攻城破寨,大肆烧杀掳掠,百姓难于幸免。所到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清政府一面派兵追剿,一面饬令各府、州、县集中地方驻军、团练以及动员地方绅民组成防御体系,以堵防回军犯境。这样就形成进攻与群防,对抗与仇杀的残酷局面。同治七年(1868年)秋,回军连连战败,将原新编十八大营整编为四大营,由马正和、禹得彦、白彦虎、崔伟任元帅,再次退至甘肃庆阳董志原一带稍事整休。后,继续向陕北进攻,坚持与清军作战。

同治六年(1867年)四月三日,回军首领杨曾三(甘肃预望堡人)率众由安定的瓦窑堡直奔靖边,欲攻县城,途经邱家坪(原属怀远县),进行大肆抢劫。邱家坪人口稠密,是个大村镇,无城廓。回军进村时,当地村民和商人组织起来,奋力抵抗,乡民“死者如麻”。回军掳掠大量财物,复回瓦窑堡。十八日,回军又攻打靖边清凉寺(属小河乡)。清凉寺依山凿筑,易守难攻。时有文生贾怀策、贾对策兄弟二人,据崖窑抵抗,回军连攻五日未克,掳杀附近乡民,将柴草堆放崖窑下,以尸覆盖上面,纵火焚烧,秽气烟焰熏逼崖窑,寺克。贡生吴希仁、廪生李从周战死。其家属妇女们不愿落入回军手里,纷纷投崖自尽。贾对策和部分乡民藏匿在另一古崖窑内,凭险据守。回军几次强攻,均未克。二十日,回军又分兵去攻打俞家寨子(属乔沟湾乡),贡生李启阳督众抵抗,激战中身亡。回军首领杨曾三亦受伤撤退。二十三日,回军进至杨家渠。监生郑仲仁闻迅预先请来蒙古骑兵数十骑,抵防,回军不敌。由城儿河川、芦关岭一带掳掠而去。六月十一日,另一支回军由马三(甘肃蒙城人)元帅率领,攻打靖边宁塞堡后,又于十四日会同杨曾三和甘州回军首领,各领千余人,欲攻靖边县城新城堡。有同心马三说:“昨使人侦靖边虚实,城无堞,营无兵,惟民团二百,力攻之,城可得。”十五日,回军以数十骑兵为先锋,直奔靖城诱战。县城内把总高文英见来兵不多,遂带团丁出城迎战。回军诈败撤退,团丁穷追不舍。追至黑龙沟,回军伏兵四起,喊杀振谷,团丁大败,死伤惨重,高文英自刎。回军乘势围攻县城。都司德昌,因慑于形势,只身逃往怀远波罗镇避难。知县曹德元、典史谢兆球、训导雷建辰督民团坚守。并动员堡内仅有的团丁布防。廪生邓云梯、邓云路(新城堡人)率团丁守东门;祁正中(廪生,新城堡人)督团守北门;外委罗凤耀与子罗含春(廪生)守南门。回军潜入东关一店院内,用炮暗击,城内防守团丁不敢向前。回军又用火烧城门,集中火力猛攻,城陷。城内乱作一团。雷建辰、谢兆球均战死。邓云梯、邓云路、祁正中、罗凤耀、罗含春亦阵亡。城堡内妇女们饮鸩、悬梁自尽者甚多。士民商人尽被屠杀。城破时,百姓请曹县令逃走,曹厉声说:“尔百姓宜急逃,吾得死所矣。”遂城陷殉职。

 相传,城陷后,回军大肆屠杀,只有少数人逃匿。唯有本堡人高正本(廪生)、高务本兄弟二人,仍守候在八十九岁老母亲身边不愿离去。一回军首领被二高的忠孝精神所感动,下令免杀二高。嗣后,又一支回军入城,杀害了高正本,务本被砍了数刀幸不死,“卒能奉母终葬”,享寿七十多岁而终。高正本,高务本舍身为母,孝敬老母的事迹被后人代代赞颂。

六月十九日,回军又北上攻打镇靖堡。贡生王锡五率民团守城。城陷,锡五急令子侄宪曾、印生二人逃匿,自己拿取阿片分给内眷叱令服用,并举刀准备自杀,正好有一回军首领发现,好言相劝,要其降回。锡五大骂不降,又仰天叹曰:“天乎!天乎!我辈今生之世,上不能御国难,下不能保身家,痛哉!”遂自刺心腹而死。城堡被攻克后,回军以“童子军”为先锋,在城内竟操刀大肆屠杀以嬉戏为快。一时城堡内外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回军占据镇靖堡。     

六月二十一日,回军千余人进攻杜家大台,龙州团民三百多人前往齐家山南阻击。因寡不敌众,民团大败,死十余人,伤数十人,败退至崖窑内。回军极愤,一面用铁索悬木崖窑外,一面在崖窑下边堆放柴草,纵火燃烧。一时烟焰熏逼崖窑,崖窑内老幼男女均被熏死。一日内连破四崖窑,熏死糜烂百余人,其状甚惨。七月间,文生韦辉隆集乡团在九家沟与回军作战。乡团奋勇杀敌,勇往直前。正酣战间,回军弃辎重撤退。团众不知是计,争抢财物,辉隆制止不住。回军乘势返回猛攻,,乡团大乱,死伤不少,其余四散逃跑。辉隆被擒。回军一首领见辉隆精壮勇敢,文武全才,劝其降回。韦大骂:“辉隆好男子,岂甘为豚彘作奴耶!”遂胁之以刃。回军首领大怒,截其舌,断其臂,挖其目,凌迟杀害。

八月,宁夏回军马化龙部配合西捻军东进陕北,经大理河川进占绥德。八月八日进攻米脂。左宗棠、库克吉泰、乔松年等拨兵解围。十月,马化龙部占据庞家山(今属米脂县杜石沟乡),沿刘家湾、姬家峁沟道东进。十月二十八日围攻县城。知县张守基督团防守。清总兵文星明、游击杨树棠率兵救援,回军退往怀远。十一月,另一路回军数百众,进攻桃花峁寨子。任家坪武生任师颜说服葭州骆儿寨头刘凤翔拨寨勇五百人援桃花峁寨,回军撤退。后得知其他堡援兵未到,返回作战,任师颜和五百寨勇战死。年关其间,回军万余众进至县西青草坪,被清军刘端冕部击退。五儿洼常翼庭联络周围村民修堡筑寨,训练团丁,保全地方。

同治七年(1868年)榆林镇右营游击李允芳驻防米脂,在无定河川与回军交战,兵败退往榆林碎金驿,含恨自焚身亡。二月,刘厚基在县西北武家坡杀死回军首领马阿訇。五月,总兵刘声集追击由绥德撤出北上的回军,在陈家沟、杜家庄作战,回败,退往保安(今志丹县)。七月二十四日,清军金顺攻破五龙山回军据点。十月,回军在油房头天路峁清风寺扎营,十四日,被金顺打败。十月二十一日,回骑千余攻打海会寺、马湖峪。清军张曜率部阻击。

同治八年(1869年)十一月,刘松山令易德麟、章合才分两路夹剿大、小理河川回军,连续拔除续家湾、店子寺等回军据点二十余处。

同治九年(1870年)正月十八日,马化龙部由怀远斩贼关奔袭米脂县城。深夜,回军攀登北城,杀死守城团丁数人,由北城墙向南进攻。团练总团长冯树滋、团长高照昕、哨长高长继等指挥团丁反击。凤凰台团丁两面夹攻。魁星楼开土炮轰击,登城回军不能立足,除死伤数十人外,其余撤走。米脂团练高中魁等8人战死。

回军未能攻占米脂县城,转而撤走渡过无定河进入石沟河,到党坪翻山途经米脂沟来到山川口,所走之处焚掠一空,沿途的百姓纷纷并村入寨,上崖窑避匿。有的藏匿在沟堑、山洞里。消息传到牛山,村里人乱成一团。白兆生随即到龙王庙上连续不断地撞动铁钟,命人传喻全村人在庙前集合。没多久,全村老少聚集庙前,兆生早已成竹在胸,只见他手持七十二斤重的青龙堰月刀,不慌不忙地叮嘱大家:“全部集合集中在庙梁山顶,由年轻力壮者进行守护,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任何人不得随意单独行动。”说服大家听从了他的嘱咐后,骑了大白马,左挂震天弓,右插雕翎箭,手提青龙刀,直冲山川口方向回军侵扰的大道迎去。

白兆生原本是想将回军据挡在牛山村外,不让回军在自家村里烧杀掳掠。沿大道一路奔驰迎头赶去,只见山川口上空烟雾弥漫,只听得喊杀声不断,想象着乡邻们的凄惨景象,禁不住义愤填膺,豪气冲云,放马赶上前去。眼见着众多的回军集聚在山川口寨子山下,正在收拢柴火准备再次火功山寨。好兆生,得胜钩上挂了青龙堰月刀,大喝一声:“胡儿休得行凶,前进着不得好死。看箭!”拈弓搭箭,对准领头前冲之人“嗖、嗖、嗖”射去。冲在前面三人应声倒地。众回军发一声喊,转身运动瞬间形成倚角之势,对准兆生乱箭齐发,兆生轮动青龙偃月刀,护了自身人马,霎时间刀光闪闪,呼呼生风,箭射不入,水泼不进,一直射杀了大半个时辰,回军将箭全部射完,兆生却毫发未伤,回军全部惊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兆生喊道:“可笑胡儿,乌合之众岂能奈何得了大爷?让你们当家的上前搭话!”只见一名彪形大汉骑马持枪跨出行列应声道:“何方好汉,可否报出名讳,为啥为难义军?” 兆生哈哈大笑,立马横刀,厉声喊道:“大丈夫行不改名,座不改性,你大爷姓白名兆生,当地牛山人士。当朝科考武举人,眼下告假在家专保一方平安。既称义军,就该顺民心、合民意,效仿邑人李自成,倡均田免赋,保黎庶安康。似尔等如此大肆烧杀掳掠,百姓无故遭殃,所到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导致十村九空,土地荒芜,路无行人,野狼成群。如此行为,义字按在?本大爷既保家乡安宁,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堂堂顶天立地男儿,岂容尔等灭绝行为,何谈为难二字?”

兆生一番话,字字铿锵,声声严厉,犹如利剑,刺人心肺,直咽得那头领好半天答对不出,最后唯唯诺诺地说:“还不是因为我回族地位低下,不能平等生存,导致回汉两族积怨太深,这才互相仇杀。”

兆生听后随即答道:“导致回族地位低下,各民族不能平等生存的根本原因在于大清政府,怎能迁怒于汉族乃至我陕北百姓?尔等肆意侵略破坏,烧杀掳掠,若不奋起自卫,难道坐以待毙?各民族皆兄弟,何必相煎太急?”紧接着兆生又动情地说:“为人者,那个不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谁无父母妻儿,哥兄姐妹?如此战乱侵扰,冤怨相报,咱们那个得利益,谁人有好处?如果及早回头,抛却冤怨,退出这一带得吾家乡安宁还则罢了,否则,大爷不是吃素的,拼死也要杀你个人仰马翻,片甲不留!”

回军头领以及属下被这位横刀立马、大义凛然的威武将军彻底震慑,疑虑半天,思考再三,道了声后会有期,调转马头一溜烟沿着三川口河下游退去。

……

白兆生后来是否入仕为官、子孙迁居何处?尚待考证。立马横刀义释回民、勇保一方平安的事迹也未载入史册,但是,却仍然被人们世代口传下来。至于他使用过的那把青龙偃月刀,一直被当地的民众虔诚地当作神器供奉在庙宇里保留至今。

 

                  李长江     1989年秋收集于子洲县百全山庙

                             2012年8月4整理于高渠清雅居

 

 

上一条:打 醮 下一条:望月亭

责任编辑:李娜   【关闭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投稿信箱

主办单位:米脂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米脂县电子政务办
Copyright(C)2004 www.xzlt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陕ICP备08005156号
陕公网安备 61082702000116号
网站标识码:6108270006